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解读

《玉林市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2018-12-27 15:09     来源: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作者: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分享 微信
头条
微博 空间 qq
【字体: 打印

 

《玉林市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案》政策解读

 

近日,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玉林市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就健全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和创新全科医生使用激励机制作出具体部署。

一、《方案》出台的背景与意义是什么?

全科医生是综合程度较高的复合型临床医学人才,主要在基层承担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转诊、预防保健、病人康复和慢性病管理等一体化服务,为个人和家庭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和个性化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称为居民健康的“守门人”。“强基层”不仅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硬件建设,关键是要吸引和培养更多合格的全科医生到基层工作。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的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要求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关注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把健康“守门人”制度建立起来,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等5项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李克强总理在部署医改工作时明确要求,要积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培养基层全科医生,为分级诊疗打好基础。

2011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我国全科医生制度建设的崭新一页。20189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出台,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三阶段有机衔接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逐步形成,以“5+3”为主体、“3+2”为补充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逐步建立,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全科医生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多方位的协同保障政策不断完善。我市党委 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全科医生队伍建设。截止201810月,我市全科医生队伍逐步增加,全科医生数达627人,进一步为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我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与深化医改和建设健康玉林的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基层仍然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短板,基层人才队伍依然是短板中的短板。从数量上看,目前我市每万常住人口拥有全科医生1.15人,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相比有较大差距。从质量上看,基层临床医生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不到10%。农村基层就更低一些,且多数没有接受过严格、规范的住院医师培训。从职业发展上看,由于全科医生薪酬待遇较低、职称晋升较难、发展空间小等诸多困难,全科岗位还缺乏吸引力。这些问题不解决,分级诊疗制度将难以全面落实。

再过3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针对当前全科医生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要求,为进一步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的精神,市卫生计生委、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发展改革委(医改办)、教育局等部门对我市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合玉林市情,总结经验,创新思路,研究制定了玉林的《实施方案》,经玉林市党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以玉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实施。

二、文件确定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有哪些?

工作目标:202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2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到2030年,城乡每万名居民拥有5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队伍基本满足健康玉林建设需求。

改革重点任务:围绕建立适应行业特点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创新全科医生使用激励机制、加强贫困地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加大政策保障等提出了若干重点改革举措。

三、如何深化全科医学培训制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毕业后医学教育方面,一是扩大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招收规模,到2020年全科专业招收数量达到当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总招收计划的20%,并逐年增加。2018年起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的本、专科医学生(以下简称定向免费医学生)毕业后分别纳入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定向服务的县(市、区)应按照国家及自治区相关规定给定向毕业生于每年9月份前办理入职手续、签订聘用合同、纳入用编人员管理,保障其参加培训期间的基本工资并按规定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二是立足当前,加大对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和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自治区财政在落实现有住院医师规范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补助的基础上,对定向免费医学毕业生参加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助理全科医生)培训的补助经费给予倾斜支持,一并用于个人生活补助,进一步加快壮大我区全科医生队伍。三是加强在岗全科医生、乡村医生进修培训,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通过以上多种方式,力争到2020年全科医生达到1千人以上,力争2030年全科医生达到3千人以上,基本实现城乡每万人口拥有5名全科医生的目标。

继续医学教育方面,鼓励二级及以上医院有关专科医师参加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对培训合格的,在原注册执业范围基础上增加全科医学专业执业范围,允许其在培训基地和基层提供全科医疗服务。

四、提高全科医生职业吸引力方面有何重要政策创新?

(一)全科医生到基层就业享受优惠政策创新

一是优先纳入编制管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的编制内对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要优先安排。二是招聘程序更加便捷。招聘基层医生时,对专科及以上学历且经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简化招聘程序,可采取面试、组织考察等方式公开招聘。三是创新人事管理政策。可实行“县管乡用”或“乡管村用”。

(二)提高全科医生薪酬待遇创新

一是基层绩效工资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按照“两个允许”要求,合理核定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科医生工资水平,并与当地县区级综合医院同等条件临床医师工资水平相衔接。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聘用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地方要根据实际,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给予其进一步倾斜。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水平正常增长机制。二是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充分体现包括全科医生在内的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三是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绩效工资分配可设立全科医生津贴。四是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服务费作为家庭医生团队所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组成部分,可用于人员薪酬分配。

(三)拓展全科医生职业发展前景创新。

一是将住培合格全科医生与专硕研究生同等对待。对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的本科学历全科医生,在人员招聘、职称晋升、岗位聘用等方面,与临床医学、中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同等对待。二是职称晋升享受优惠政策。增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重点向经规范化培训合格的全科医生倾斜。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经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并到基层工作的,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考试通过的直接聘任中级职称。三是职称评价更加契合实际。基层全科医生参加中级职称考试或申报高级职称时,外语成绩可不作为申报条件,对论文、科研不做硬性规定,申报高级职称实行单独分组、单独评审。

(四)显著提升全科医生职业荣誉感和社会地位创新。

在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人员推选和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以及自治区、市级有关项目个人表彰奖励等评选工作中,向基层全科医生倾斜。

(五)对社会力量举办全科诊所优惠政策创新。

一是明确规定医疗机构相关规划布局不对全科诊所的设置作出限制,实行市场调节。二是对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非营利性全科诊所,执行与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同等补助政策。三是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全科诊所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的投入力度。

五、将采取哪些措施加强贫困地区全科医生培养?

一是通过定向免费培养本、专科医学生,免费实施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加强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对口支援,加快壮大全科医生队伍。二是扩大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实施范围。到2020年,特岗计划试点范围覆盖所有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以下统称贫困县)的乡镇卫生院,所需资金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共同承担并提高补助标准。鼓励地方实施本地全科医生特岗计划,引导和激励优秀人才到基层工作。三是进一步加大职称晋升政策倾斜力度。对在贫困县农村基层工作15年及以上的全科医生,可突破学历等限制,破格晋升职称。执业范围注册为全科医学专业的执业医师,取得中级职称后在贫困县连续工作满10年的,可经职称评审委员会考核认定,直接取得副高级职称;取得副高级职称后在贫困县连续工作满8年的,可经相应的职称评审委员会考核认定,直接取得正高级职称。取得的副高、正高级职称限定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聘任,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至退休后,可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

文件下载:

关联文件: